本解決方案涉及一種中頻理療儀,該中頻理療儀集成穴位探測、中頻電療和紅外熱療的功能,同時支持無線連接和有線連接并能夠與安裝在外部計算設備上的應用程序進行數據交互。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對便攜式的、家用的醫療保健類電子產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其中,中醫理療儀以中醫經絡理論為基礎與現代電子技術相結合,利用脈沖電流穿透組織深處以實現對淺部和深部病灶的治療從而達到治療/保健的目的。具體地,借助于中醫理療儀可以調節神經的興奮性和抑制性,激活病灶周圍組織的細胞活性,增強局部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能力,提高免疫力,調節內分泌;并對病灶周圍組織有修復和治療的作用。
在實際臨床中,中醫理療儀中所采用的針和灸是根據不同病情不同部位來選擇使用的,或者是結合將兩種手段相結合以增加治療效果。雖然市場上已經出現了非常多種的數碼理療儀或多功能按摩儀,但這些理療儀或按摩儀所采用的低頻電療功能從其原理上來看是按照不同強度來區別實現不同的穴位養護和健身養生作用,而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將選擇使用和手段相結合,因此理療效果強差人意。另外,對于中醫理療來說,最為關鍵但卻難以實現的是對穴位進行準確的定位,因此如果穴位的定位不準確,此類基于經絡穴位的理療儀或按摩儀的實際治療和養生效果將大打折扣,或者甚至是無效的。
此外還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上述中醫理療類產品進行治療或養生時,無法對實際的效果進行客觀的評估,而只能憑借使用者的主觀感覺來判斷,然而這種對效果的判斷會因為使用者個體之間很大的感覺差異導致判斷結果相差也很大。由此可能導致的是,使用者無法基于客觀的實際效果來合理地安排下一次使用的間隔時間和使用次數,因此非常容易出現過度使用后的肌肉勞損。
在移動互聯網不斷涉足各領域的背景下,中醫理療儀的使用者也更希望能使用移動設備對自己的健康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并進行管理和應用。目前市場上還沒有一款中醫理療設備可以做到這一點,即使有個別設備可以與智能手機相連接,但其本質上只是將簡單的操作功能從設備上轉移到了手機。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目的在于,提出一種中頻理療儀,其既可以對人體的經絡穴位進行探測定位,還可以對穴位進行中頻電療和紅外線熱療。同時,該中頻理療儀還可以通過無線方式或有線方式與移動設備、PC等設備進行數據交互。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中頻理療儀,包括:殼體1、控制電路2、治療電極貼片3及其連接線4以及電源5。
殼體1包括顯示屏11、控制面板12和連接端口組13。其中,顯示屏11用于向用戶顯示中頻理療儀的當前工作狀態;控制面板12設置有多個按鍵,使得用戶能夠對中頻理療儀進行操作。
控制電路2安裝在殼體1內,該控制電路2包括通信模塊21、控制模塊22、存儲模塊23。其中,通信模塊21與外部計算設備進行通信,以便接收用戶的操作指令;控制模塊22用于根據用戶的操作指令來控制治療電極貼片3;存儲模塊23用于存儲用戶的數據。
治療電極貼片3包括穴位探測模塊31、中頻電流發生模塊32、紅外線發生模塊33。其中,穴位探測模塊31用于測量治療電極貼片3所覆蓋的皮膚部分的特征值,根據該特征值進行判斷并告知用戶是否探測到穴位;中頻電流發生模塊32用于生成中頻脈沖電流;紅外線發生模塊33用于生成紅外線。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所采用的上述技術方案能夠達到以下有益效果,即解決了現有的中醫理療儀產品僅具有單一的中醫理療功能而不能滿足穴位定位和理療效果評估的問題。具體地,通過使用穴位探測可以進行安全且準確的穴位定位,由此給中醫理療儀的使用帶來了便利,極大地提升了效果。此外,借助于對數據的比較和分析可以很好地解決理療效果評估的問題,不僅可以提供客觀的理療效果評估,而且可以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的中醫理療方案設計。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進行簡要說明。
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中頻理療儀的結構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及相應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實施方式。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方式,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首先,對本實用新型中出現的部分名詞進行解釋:
理療儀:理療儀是物理治療儀器的簡稱。就是將物理因子作用于人體,使其健康狀態發生好轉的設備。常見的物理因子包括電、聲、光、磁、水、壓力等等。相較于藥物治療相,物理治療比較安全且環保。物理治療的作用對某些疾病非常見效,比如通過改善血液循環來改善人體臟器的功能或者改善人體局部組織的狀態是非常見效的。
中頻電療法:英文名稱為Medium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中頻電療法是應用頻率為1000~100,000Hz的脈沖電流治療疾病的方法,其在治病、防病、康復、保健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綜合治療不可缺少的部分。
穴位探測:英文名稱為Acupoint Detector,是根據機體在生理及病理條件下,穴位部位具有某些生物物理特性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客觀顯示穴位、輔助診斷疾病的檢測技術。穴位電學探測包括穴位電阻(導電量)探測和電位探測。
移動設備:英文名稱Mobile Device,或手持裝置(Handheld Device)等,其為一種口袋大小的、便于移動攜帶的計算設備,具備智能或非智能的操作系統,部分移動設備可通過3G/4G以及WIFI等無線通信技術隨時接入移動互聯網。常見的移動設備包括:手機、MP3、MP4、PDA、PSP、數碼相機等多種數碼產品。
藍牙:是一種支持設備短距離通信(一般10米內)的無線電技術。能在包括移動電話、PDA、無線耳機、筆記本電腦、相關外設等眾多設備之間進行無線信息交換。利用“藍牙”技術,能夠有效地簡化移動通信終端設備之間的通信,也能夠成功地簡化設備與因特網Internet之間的通信,從而使數據傳輸變得更加迅速高效,為無線通信拓寬道路。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提供的技術方案。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專利提出了一種中頻理療儀,其包括:殼體1、控制電路2、治療電極貼片3及其連接線4以及電源5。
殼體1包括:顯示屏11、控制面板12和連接端口組13。其中,顯示屏11用于向用戶顯示中頻理療儀的當前工作狀態;控制面板12上設置有多個按鍵,使得用戶能夠對中頻理療儀進行操作,比如開關電源、加強/減弱中頻電流輸出強度等等。
控制電路2安裝在殼體1內,包括通信模塊21、控制模塊22、存儲模塊23。其中,通信模塊21通過無線方式與外部計算設備進行通信,或者經由與之連接的在殼體1上的連接端口組13通過有線方式與外部計算設備進行通信,以便接收用戶對中頻理療儀的操作指令;控制模塊22用于根據來自通信模塊21的操作指令和/或根據用戶在殼體1上的控制面板12處輸入的操作指令來控制治療電極貼片3;存儲模塊23用于存儲用戶的數據,比如用戶的年齡、當前身體狀況、病史、使用偏好等個人信息。
治療電極貼片3通過連接線4經由在殼體1上的連接端口組13連接到控制電路2,治療電極貼片3安裝有穴位探測模塊31、中頻電流發生模塊32、紅外線發生模塊33。其中,穴位探測模塊31用于測量治療電極貼片3所覆蓋的皮膚部分的電阻、導電量、電容、電感等等的特征值,并根據所測得的特征值來判斷該部位是否為穴位,如果是的話則以可感知的方式告知用戶探測到穴位;中頻電流發生模塊32用于生成中頻脈沖電流,從而實現對探測到的穴位進行的中頻電療;紅外線發生模塊33用于生成紅外線,從而實現對探測到的穴位進行的紅外線熱療。
電源5可以是外接電源和/或安裝在殼體1內的可充電電池。
優選地,通信模塊21通過無線方式與外部計算設備進行通信包括使用藍牙、WiFi等無線通信方式,通信模塊21通過有線方式與外部計算設備進行通信包括使用USB數據線等有線通信方式。其中,外部計算設備是移動設備、PC等等。移動設備為采用Android、IOS、Windows 10等操作系統的移動設備。
優選地,在存儲模塊23中所存儲的用戶的數據是用戶的年齡、當前身體狀況、病史、使用偏好等個人信息。并且,在存儲模塊23中還能夠存儲推薦治療方案,這些推薦治療方案基于統計學數據,包括與用戶的年齡、當前身體狀況、病史、使用偏好等個人信息匹配程度最高的治療建議,比如但不限于推薦的使用頻率、使用時長、使用強度以及建議穴位等等。這些數據可由用戶隨時讀取,例如但不限于通過手機客戶端上安裝的應用程序來讀取。相應地,用戶也可定期對存儲模塊23中存儲的數據進行寫入,例如但不限于通過在手機客戶端或控制面板11中輸入并存儲其自身當前的身體數據。通過將最新輸入的數據與先前存儲的歷史數據進行比較和分析,能夠清楚地反應用戶的身體狀況變化的趨勢,從而判斷當前所采用的治療/保健方案是否有效,并由此還能夠有針對性地給用戶提供后續的治療/保健方案。
優選地,控制模塊22可根據所存儲的用戶的數據和/或推薦治療方案來自動調節中頻電流發生模塊32和紅外線發生模塊33。優選地,如果電源5是安裝在殼體1內的可充電電池,控制模塊22可具有充放電控制子模塊,用于對可充電電池的充放電進行控制。
優選地,穴位探測模塊以可感知的方式告知用戶探測到穴位包括以發出可見光和/或發出蜂鳴聲的方式來告知用戶。
盡管已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方式做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括優選實施方式以及落入本實用新型范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